鄂州市审计局对口扶贫工作“精准”出招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鄂州市审计局作者:王文亮点击:522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精准”出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该局对症下药,一是从局机关选派了一名科级干部到对口联系村龙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助推村党支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锤炼党员群众的党性修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二是局党组成员进村讲党课。局党组书记、局长利用七一建党节、十九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村里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农村党员讲党课、宣讲十九大精神。三是指导结对村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级“新时代讲习所”。通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成员和村里的致富能手讲,让大家学理论、晓政策、明方向,让村民长知识、强技术、增本领。龙潭村党支部2016年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支部的帽子,2017年在“五比”综合考核中位列全乡13个村第2名,进入优秀支部行列。
二、突出精准帮扶,推进精准脱贫到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做到“四个清楚”:一是基本情况清楚,有针对性地安排33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先后组织开展了20余次入户调研,及时向贫困户宣传有关政策措施,做到“一户一法”,制定脱贫方案,分类施策到户,精准扶贫到人,突出扶贫帮困重点。二是致贫原因清楚。清帮扶对象的家底状况、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清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确定脱贫时限,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和任务清。对帮扶对象建档立卡,坚持做到“一户一卡”,并建立电子档案。在探寻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三是帮扶责任清楚。为了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夯实帮扶责任,成立了由局党组成员、总审计师任组长的扶贫驻村工作队,按照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帮扶困难群众,2名驻村工作队员全脱产工作,长期坚持驻村开展工作,帮助困难群众理思路,定措施,兴产业,促脱贫。四是脱贫路径清楚。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截止目前,全村52户125名贫困户已脱贫,龙潭村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三、突出产业发展,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注重把握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在做好“输血”的同时,注重培养贫困户的“造血”功能,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先后将从上级部门争取到的60余万元的精准扶贫帮扶资金入股湖北源清生物科技公司成立江湖美合作社发展观光蔬菜大棚,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确保村集体每年有5.2万元的保底分红收入;从相关部门争取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资金,发展水产养殖,吸纳贫困户就业,壮大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紧抓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与武汉、鄂州相关企业联系流转土地500余亩,发展花卉苗圃产业,打造龙潭村产业品牌。
四、突出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将完善结对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多方筹措资金70余万元,帮助结对村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购置了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设备,方便了群众办事,为农村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了活动场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完成了1000余米村级主干道的拓宽硬化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筹措资金对“结对帮扶”村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整修改造。先后协调完成2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一是多方协调筹措资金6万余元,完成了600米送水渠的硬化工程;二是与市水务部门协调,将1000米抗旱泵站进水渠的清淤工作纳入整修计划,项目建设预计投资200万元。整个整修改造项目完成后,可有效改善全村2300亩农田的灌溉需求,惠及300户农户。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