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创建“数据引领、统筹兼顾、立体覆盖”审计模式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青岛市审计局作者:杨杰点击:267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主动适应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按照市委全面“学深圳、赶深圳”、发起“十五个攻势”部署,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探索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传统模式转变为“数据引领、统筹兼顾、立体覆盖”的新模式,把新时代审计职责和使命“想透、说清、干实”,服务保障“高效青岛建设”攻势。
传统审计模式下,该局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任务为主确定被审计单位,受审计力量和组织模式所限,每年仅能安排15个左右预算单位开展审计,审计组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相应行业的审计,工作效率提升有限。今年,该局将“实现审计全覆盖”作为“山头”重点攻克,组织“精兵强将”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创建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新的模式,取得实效。
一是数据引领,科学确定审计对象。打破历年先确定被审计单位再立项审计的惯例,推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由数据分析团队先对照预算执行审计指引批量对2018年纳入财政会计集中核算的全部95个一级预算单位开展大数据、全覆盖分析,初步形成60个单位的339笔疑点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年审计频次、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安排对11个部门单位的201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现场审计,重点核实涉及的122笔疑点数据。同时,根据涉及疑点数量从多到少选定20个部门单位开展部分预算单位2018年度财政资金资产绩效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主要任务就是核实涉及的170笔疑点数据。
二是统筹兼顾,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在组织方式上,将20个预算单位的专项审计调查安排给一个8人的审计组,一次进点、集中审计,统一问题定性处理和报告模板,缓解了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尽量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编发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动态及时推送疑点数据、政策法规等,与同步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11个审计组互通共享,定期调度审计进展情况,发挥“兵团作战”优势。在审计内容上,以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和资产安全为目标,对预算项目绩效管理、财政存量资金盘活、会议费培训费管理使用、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开展“六审合一”,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三是立体覆盖,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今年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广度、深度上下足功夫,审计单位涵盖党政群团,数量上较往年翻番,沿着资金走向,审计从市到区市、一直追踪到了受补助的农户。通过对一定规模的审计对象开展特定事项审计,建立了多领域、立体化的全覆盖审计监督机制,较以往能够更加全面地审查业务过程、更加精准地定位问题线索,审计发现具有普遍性、共性的问题180余项,实现对宏观情况的总体把握以及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查处。在向市政府报送的报告中,反映体制机制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有效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真正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