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22:20:44|人气:501次|关键字:
每天一个人大约要吃掉1800克食物,吃什么、怎么吃很重要。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记载。其中渗透的理论精髓也是平衡膳食理论,不同的食物种类产生不同的营养价值。 从我国1989年发布的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到之后...
-
2022-08-12 07:42:10|人气:519次|关键字:
市面上含有“牛黄”成分的中成药有那么多,光药名中带“牛黄”的就好几种,例如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清火丸,那么,它们有何区别呢? 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牛黄“家族成员”的本领。 带你认识 牛黄“三兄弟” 牛黄上清丸 该药由19味中药组成(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
-
2022-08-11 00:39:03|人气:549次|关键字:
新华社南京8月7日电 (记者朱筱、王珏玢)“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是否意味着入秋?“晒秋”“咬秋”指的是什么?气象、农业专家为您立秋说“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说,立秋虽然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
-
2022-08-10 07:40:33|人气:505次|关键字:
新华社长沙8月3日电(记者帅才)时值“三伏”,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中暑、肠胃病等高温病频发。专家提醒,老人、户外工作者、儿童在高温天气下要格外注意,合理降温,清淡饮食,及时饮水,避免发生高温病。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介绍,近期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增加,有些患者送到医院时体温达到40摄氏度,出现胸闷、热...
-
2022-08-05 22:37:47|人气:510次|关键字:
本报记者 王美华炎炎夏日,甘甜、冰凉的雪糕、冰棍、冰淇淋是人们降温解暑的佳品。冰棍、雪糕、冰淇淋有何异同?低糖、低脂的雪糕是“智商税”吗?怎样选到健康、优质的冷饮?如何看待冷饮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本期邀请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知名科普博主吴佳为您支招挑选冷饮的门道。 挑选雪糕有“诀窍”  ...
-
2022-08-03 03:45:53|人气:511次|关键字:
今年夏天有多热? 在浙江,一位网友把购买的活虾从菜场拎回家后,发现有3只虾已经变成红色;在广东,户外地面热到可以煎鸡蛋;在宁夏,骑车的女子坐到暴晒后的车座被烫得跳起来…… 酷暑难耐,当不少人坐在开着空调的室内、享受清凉舒爽的时候,还有许多户外劳动者迎着滚滚热浪在城乡的各个角落坚持工作。他们或是在工地...
-
2022-08-02 03:38:37|人气:513次|关键字:
今年7月16日就已经正式“入伏”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通常会容易出现高温及频繁的降水,人体的感觉又闷又热。通常工作环境温度超过32℃或者生活环境温度超过35℃的时候称为高温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的代谢会出现改变。随着汗液的排出,人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流失,同时会大量消耗身体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含氮化合物、矿...
-
2022-07-29 08:41:02|人气:517次|关键字:
“晓牧侵星大暑天,昼寻芳树绿阴眠。惜牛不使冲残日,归带黄昏饮小川。”宋代黄庶这首《次韵和真长四季牧童》描绘了一幅大暑日牧童寻荫小憩的图景。诗中提到的“大暑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暑”为炎热之意,“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于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交节,此时正值“三伏”中的中伏...
-
2022-07-28 19:21:23|人气:520次|关键字:
夏季是外出露营、郊游的好时节。不过,有一种比蚊子还凶狠的“吸血鬼”——蜱虫,也进入了活跃期。一旦被它“叮”上,搞不好会招来大麻烦。近期,有关“蜱虫”的新闻频繁登上头条。比如,“9岁女孩被蜱虫钻进头皮吸血1个月”的话题就冲上热搜。因蜱虫叮咬感染“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引发的连续死亡病例的新闻让人不寒而栗。快来跟...
-
2022-07-27 20:02:27|人气:518次|关键字:
“中医的脾胃和西医的脾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西医里脾胃指两个独立的消化道器官,而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副主任张喆说,脾胃功能在所有脏腑功能中长期占据“C位”,古代名医李东垣有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张喆介绍,从狭义说,脾胃病主要指胃肠道疾病;而从广义来说,脾胃病涉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