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默契
发布时间:2020-06-17来源:网络作者:冯雁军点击:486我居住的小区周围有好多家理发店,高中低档次的都有。但这些理发店开张后很少能撑到2年以上,唯独有一家小店,在这里却度过了七八个春秋。
理发师小彭,叫彭俊,极像是男孩的名字。她来自北方的一个小城,长相虽说一般,却是小巧玲珑,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刚来时还是个小姑娘,后来在这个店里谈朋友,生孩子,儿子已上幼儿园了。
小店只有十一二个平米,摆上两张理发椅和几张小方橙,就没有什么地方了,客人常常站着等。墙角上挂着台大彩电,成天开着,谁都可以随意选台。
生意看不出很好,但也不差,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关门,基本上不怎么断客,像流水一样长年如此。
来这里理发的主要是回头熟客,大都是平民百姓,但也有腰缠百万的大款,有科长处长局长之类的政府机关官员。不管是谁,都是默守先来后的店规,万一有个特殊情况要插队,那也要跟先来的人协商。
理发的时候,小彭一般不吭声,该怎么理就怎么理。头一回的生客,你不提什么特别要求,她也不会多问,按你原本的发型打理。待人热情,但又寡言少语。有时候,从头至尾就三句话:“剪头啊?”“洗一下。”“好了。”
我只是月底才到她这里来,常常是关门前的最后一个客人。
元旦前一天我到店里理发,快结束时已很晚了。她问我:“商场今天几点关门?”
“一般八点吧。”我想当然地回答。
她有些失望:“圣诞节不是九点吗?”
我摇摇头:“不知道。”
她有些遗憾地告诉我:“想跟宝宝买件新衣服过年的。”她还说,除了晚上和下雨天,没有客人时才可以上一趟街,平时是没法离开小店半步。我问她有这么多稳定的客源,为什么不把小店扩大一下,或是换个地方做大的门面?她说店小好打理,一个人就行了。
我问:“开店这么多年,有没有客人让你受过委屈啊?”
她说:“当然有啊。有年夏天,一个胖胖乎乎的青年,就穿件三角裤头闯进来。我见那样子心里就讨厌,但又不好发作啊,就编了个理由,‘你这个发型我不会。’他出去了,一会,带了几个五大三粗的人进来,瞪着眼问我,‘你到底理不理?’我不知那来的勇气,坚决地回他,‘不理。’我没说完呢,那穿裤头的男人就把手里的冰棍砸进我颈项里。我当时就眼泪就下来了。想到这些人就怕。”
“有没有碰上难服侍的客人?”
“有,不多。”
接着,她讲了三个客人的故事。
有个老头,总是唠唠叨叨,洗头时水一滴也不能碰到他身上,要是有一点点地方没抓到,他都要你抓到。理完了,那怕是马上去洗澡,他也要我把他头再洗上三四遍,洗到没有一根头发屑为止。我心里就希望他不要再来,可他总是还来。
有个中年男子,坐下来之前,总要把椅子揩了又揩。我每剪几剪,他就要我停下来让他照镜子,然后指指点点,这儿再理一下,那儿再理一下。有次我理得快了点,他说时间没到呢。我说好了,你要修哪里我修哪里。他说我不知道,你反正给我再修修。我哭笑不得。我每次总不能满他的意,真希望他不要再来,但他就是不换地方去理。
还有个中年妇女,先是要我给她削发,她说削多了。然后要烫,烫好了又说不好,要改发型。理来理去都嫌不好。我以为能把她气走,可她还是来,有时等上两三小时还死赖着不走。
说到这里,她笑笑:“这些人有真有意思,人家不想要这个生意,他们还往非要往这边跑。”
我是在一次喝酒高了以后,想急于理发才无意闯进这个小店的。跟许多人一样,第一次在这里理过发以后,从此就没有去过第二家。有时等上一两个钟头,甚至更长时间,那怕明天或者后天再来,也不愿意往近在十米开外的另一家空空如也的店里去。我想,除了价格便宜和服务热情,也许是理发师与顾客之间在第一次接触后,在心灵中形成了某种难以割舍的默契?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