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8-28来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审计局作者:罗玉书点击:9一张泛黄的旧报纸穿越八十载风雨,在异国他乡发出惊雷之音——“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2025年7月26日,日本立命馆大学内,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向日本民众展示1945年8月1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 标题 “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九个大字如惊雷破壁,力透纸背,每一笔都浸透着民族的血泪,每一字都重逾千钧。泛黄的纸页上1400余字的社论如战鼓擂响:“今天是一个如何光荣如何兴奋的日子呀!最后胜利终于属于我们了,中华民族万岁,抗战胜利万岁!”。看到这段文字的刹那,滚烫的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视线。这份比《大公报》早四天发布胜利消息的报纸原件,仿佛正从历史深处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正义的胜利不容篡改!民族的记忆永不褪色!
血泪凝史:历史真相不容篡改
然而历史的阴霾从未真正散去。就在今年8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将展出《终战诏书》原件。这份诏书本质上是无条件投降的标志,但日本却通过文字游戏,试图把“投降”事实美化为“终战”,欲将战败的结果重新包装成“和平主义”的象征。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怎能不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八十年光阴流转,硝烟虽散,但守护真相、捍卫和平的斗争从未止息。吴先斌馆长寻觅近二十年才获得的这份报纸原件,连同他向立命馆大学捐赠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是为了给日本民众一个直面真相的机会;当电影《南京照相馆》的黑白影像在眼前闪回,“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在心底长鸣,作为新时代的审计青年,我想我们应懂得——捍卫和平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守护国家肌体健康的专业利剑。
精神传承:从烽火年代到审计战线
在抗战硝烟中诞生的《新华日报》,从1938年创刊起就肩负起宣传抗战、推动团结的使命,以“编得好、出得早、印得清、销得多”的专业水准,将民族胜利的喜讯传遍大江南北。这些报道不仅是鼓舞民心的号角,更是红色审计精神的早期萌芽。
审计的基因自那时起就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保障每一分军费都用在杀敌报国的刀刃上;如今在和平年代,则看护每一笔资金都流向强国富民的沃土,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专业报国:铭记历史,永续和平使命
审计青年对历史的铭记绝非停留在纸面。今年“八一”建军节,南京市审计局青年走进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旧址,在复原的受降场景前,青年审计人庄严宣誓:“必将传承先烈之志,以自立自强的奋斗姿态践行新时代使命!”在西部边防线上,审计署驻西部战区的高雪莲已坚守25年。她曾多次闯入辐射区核查实验室数据,在她推动下,数百项审计建议化作军队正风肃纪的利器。在国际审计领域,审计署上海特派办青年审计人陈思诗和同事们彻夜奋战。“你们中国审计师不睡觉吗?”这声疑问背后,是中国审计人凌晨仍在进行英文访谈的坚守,是对每个数据刨根问底的执着。他们以敢审敢严的作风和专业担当,让中国审计智慧闪耀国际舞台。“审计人的笔与战士的枪,守护的是同一片土地的安宁。”吾辈审计人当以这些楷模为镜,铭记血泪铸就的历史,以史为鉴,砥砺奋进,延续先烈未竟的和平事业,守护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阳光。
历史是过去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序章。当八十年前《新华日报》宣告胜利的墨香飘散在岁月里,新时代审计青年奋斗的足迹,已深深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之上!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