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美文欣赏

古桂沁香 家风绵长

发布时间:2025-10-30来源: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审计局作者:陈文忠点击:9

金秋又至,桂花盛开。审计小苑内,几株桂花芬芳四溢,香气顺着风溜进审计大楼。伏案工作的我,时不时有桂香钻入鼻孔、沁入心扉。闻着缕缕清香,我的思绪悄然飞回老家,落在了门前那棵古桂树上。

据家谱记载,这棵古桂是老家建庄的第一代先祖陈珏堂,于五百年前辟居时亲手栽下的。栽下树后,珏堂公立下规矩:每逢春秋两季,须为桂树培土施肥、疏枝修叶。五百余年来,老家的人换了一辈又一辈,给桂树打理的活儿却从未间断。

古桂主干粗壮,虬枝嶙峋。炎炎夏日,它像一把擎天巨伞,顶着烈日熏烤,洒下满地阴凉,将一村人都揽进宽厚的怀抱;金秋时节,满树桂花绽放,清风裹挟着醉人的馨香,漫进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日子久了,村庄繁衍至近百户人家,古桂树下也成了最聚人的地方。

父亲是个教书匠,识文断字,肚子里装着全是学问,自然成了树下的核心。五千年中华文化、陈氏家族的繁衍史,尤其是那些地方轶闻趣事儿,都是他口中的好素材。记得有一次,父亲在桂树下讲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讲到精彩处,他眉飞色舞,仿佛身临其境。说蔺相如面见秦王时,他就成了怒发冲冠的蔺相如,似要将高高在上的秦王制服;讲廉颇故意刁难蔺相如时,他又化身不可一世的廉大将军,耍尽小性子,非要让谦卑的蔺相如难堪不可。父亲绘声绘色的模样,连同“将相和”的故事,就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20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特殊年代。因有人举报父亲收藏了一大堆线装古书,还曾偷偷埋下了一块刻有族规家训的石碑,以致经常被邀请去接受“学习与教育”,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骂他“臭老九”,当众奚落他、鄙视他,甚至进行人身伤害。而父亲总是低着头,默然承受着,只是人日渐消瘦了,也更加沉默寡言了。那年,我才12岁,气得要去找那个举报人论理,却被父亲一把拽回。他拿起锄头,拉着我,来到古桂树下。

父亲一边培土,一边对我说:“孩子,做人不必争一时长短,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睦亲友邻’是咱们义门陈氏的家训,如今国家不也提倡团结友爱吗?你看这古桂,满身伤痕,几百年来经受了多少风吹雷劈,前些年还被当作‘封建毒株’差点遭刀伐火烤,可现在,不照样高高耸立,供大家歇凉吗?”

从此,给古桂施肥培土成了我们父子每年的约定。在树下,父亲总教导我:做人要像古桂,有奉献精神,把馨香无私分享给众人;处事也要像古桂,深沉稳重,把根深深扎进大地。年复一年,这棵高大的古桂,成了我、我家,乃至全村人心中的“桂神”。

父亲教书三十年,始终如一。病重时,他的同事、好友、学生,一批接一批地前来探望。其中,有位叫许玉信的老师,既是父亲的同事,也是他的学生。当时,父亲已处弥留之际,却仍把病榻当讲台,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学生:语文教学不能急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范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许玉信默默听着,紧握着老师枯瘦的手,泪流满面,许久不忍松开。

父亲去世后,追悼会就在古桂树下举行。他生前的老同事、县教育局的负责人都来送行,负责人还主动要求致辞。他深情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最后那句话我至今记得清晰:“斯人虽去,精神不死,就如这百年古桂,德启来者,芳馨后人!”

转眼,父亲已离世四十多年了,可我始终没忘和他在古桂树下的约定。就算再忙,我也经常抽身回老家看看,在“桂神”树下静坐片刻,清除杂草,培上新土,修剪枯枝。心中总默默祈愿,感激“桂神”延续的敦厚家风,感谢父亲的谆谆教诲——是这些,让我在人生路上时时警醒,在审计征程上砥砺前行。



上一篇:闲不住的老娘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