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科技强审 大数据助推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浙江省审计厅作者:周婕 胡盛科 梁文婷点击:449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是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浙江省宁波市审计局在近期开展的全省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一是大数据利用扩大覆盖面。为摸清该市各部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人员利用省、市、县三级的大数据探索“集中采集、发现疑点、分组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对民政、教育、医疗等10多个部门的工商、税务、公安、公积金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关联,以确保审计范围全覆盖、救助政策落实无遗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并尝试建立各类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体系,从关联数据中发现所蕴含的规律和特点,挖掘出审计疑点线索,使审计资源效能最大化。
二是大数据碰撞分析出疑点。审计人员利用SQL语句通过对多部门、多领域、多数据、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精准发现疑点,通过不同数据间的碰撞分析,目前发现上百人违规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或特困等政策,部分医疗和住房救助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同时,多名困难人员未能享受旧房改造补助,出现应救未救现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期间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整改,已要求各区县(市)举一反三,以此为契机,主动开展对其他救助工作自查自纠,重点关注救助资金发放是否违规、惠民政策是否到位,以确保困难群体合法权益。
三是大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率。此次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时间短,涉及面广量大,仅抽审地的低保、特困人员就有4万多,与此相关各类业务项目数据记录上千万余条。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组在审前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和分析预处理,并在审计现场建立大数据审计模型50余个,发现异常数据上万条、审计疑点20多个,由此归纳出总体审计方向,以达到精准审计目的。审计进点当日就直接派出审计小组对大数据疑点进行延伸核实,确保“不多一人、不少一人”的原则,让符合条件的人应享尽享,应补尽补,一律不得随意开口子,享受不该享受的补贴,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确保被救助人员共享精准救助红利。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