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做好审计“四篇文章” 力争工作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浙江省审计厅作者:冯鑫芳 凌治华点击:372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审计局在全省审计系统基层考核中喜获优秀。面对殊荣,该局以“全省排头兵、全市争一流”为工作口号,推动审计监督上下联动,统筹式管理;前后衔接,闭环式服务,力争审计工作再创新高。
一是做好“监督”文章,突出全过程审计监督
审计工作是一项计划性、阶段性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限制性。尤其面对当下审计人手不足,任务重的现状,阶段性审计已是常态化。但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均希望审计能在领导干部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审计全覆盖的提出,更赋予审计机关更大的职责。围绕全覆盖工作目标,余杭区审计局加速推进审计清单式管理,确保领导干部“明职责,清不足,促整改”,审计“提效率、保质量、准定性”。一方面,领导清单差异化设置。区分镇街、部门(平台)、国有企业、村社等四块领域,以领导干部履职清单结合风险控制清单,明确主要领导(负责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且清单随情况的变化而做适时调整。审计中以核查清单、审查表为基础,抓审计重点,杜绝无重点的广撒“胡椒粉”行为。审计结束后,以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为抓手,实施问题销号式管理,推动审计成果运用最大化。
二是做好“研判”文章,强调多维度思考定性
由于受专业知识、认知能力以及社会阅历的不同的影响,每个审计工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定性往往会因人而异,导致同一问题的审计结果不同,进而引起被审计单位的质疑,影响审计的公信力和认可度。针对该问题,2018年底,余杭区审计局集中全局力量,对审计涉及的各个领域的法律进行集中梳理,汇编成册,供各科室学习参考。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文件明确,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性问题,凡审计组内部意见不统一,或审计组间对该问题提出异议的,均需递交法规科,上业务会集中讨论。会前业务会成员需提前研究,在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确保相关问题定性准确、统一。
三是做好“提炼”文章,打通外延助力渠道
审计日常工作均以审计组的形式开展,各审计组间工作相对独立、封闭,导致审计成果形成后,单打独斗,审计成效甚微,无法形成有效的问题合力。余杭区审计局在2018年审计的基础上,提出“单项提炼为基础,综合整合运用”为抓手的新审计成果提炼文章。旨在把分散在各个审计组中的“小”而散的成果,集中分析,分类梳理,对于具有代表性、倾向性的全域性问题,通过审计专报、审计信息、审计要情的方式,上报区委区政府,供区领导参考了解。同时,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中,充分打通与区监察委、区巡查办以及区委组织部的联系,把重要性、严重性问题,通过“一事一报”或单独汇报的形式,与上述单位及时沟通联系,发挥外延力量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推动审计整改。
四是做好“宣传”文章,推动审计效果提升
审计宣传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审计系统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意识。近年来,审计线上已经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把审计宣传纳入基层审计机关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区县局对审计宣传工作的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抓外宣工作。但相较其他单位,宣传工作力度仍有待加强。为进一步抓好信息宣传工作,2019年开年工作的第二周,余杭区审计局专程赴富阳区局,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并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将信息宣传通过“质+量”整合评比的方式,量化至每一名审计干部,以分层次、分等级方式,折合计分。该项工作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余杭审计干部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审计载体上,从过去的审计线上载体上报宣传外,2019年将探索向外媒选的方式,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审计。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