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最热 20 天!
发布时间:2025-07-22来源:老子道德经微信公众号作者:佚名点击:21民谚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中最炎热的中伏前后。
天地间阳气达到鼎盛,湿热交蒸,稍不留意就可能让身体受损。
此时节,养生更需顺应天时,把握“热养” 之道。
遵循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诀”,轻松应对“桑拿天”中最难熬的20天。
1.三忌
一、忌过度贪凉
《黄帝内经》有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阳气外浮,若过度贪凉,极易导致寒邪侵袭,进而损伤脾胃。身体的火气被压下去,不是真的清爽,是把邪气堵在里头。时间长了,精神头不足,干什么都没力气。要少吃冰镇食物,将饮品置于室温片刻再饮。出汗后先擦干身体,稍作休息再进入空调房,减少冷热交替对身体的刺激。建议选择清晨或日落后进行八段锦、太极等柔和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运动后可用热毛巾擦拭全身,既能清洁又助毛孔舒张。切记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津耗气。
二、忌饮食过油
《黄帝内经》有言:“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饮食过油,看着香,吃着过瘾,其实给身体添了不少负担。夏季肠胃功能相对较弱,若饮食过于油腻,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积食、腹胀。大暑高温下,人体代谢加快,高油食物易生内热,引发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多余的油在身体里积着,人容易发沉,没精神,稍微动一动就累。日子久了,身体里的平衡被打乱,还可能招来一些麻烦,让人不得安生。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烹饪时少油少盐,采用蒸、煮、凉拌等方式。晚餐可适当吃些杂粮粥,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减轻肠胃负担。
三、忌熬夜耗神
《黄帝内经》里讲:“人卧则血归于肝。”
夏季昼长夜短,熬夜不睡,将会损耗肝阴,影响身体修复。大暑时节,人体能量消耗大,熬夜更易导致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熬夜耗神,看着是多挤了点时间,其实把身体里的精气神一点点往外抽。神被耗多了,人会变得烦躁,没耐心,一点小事也容易上火。日子久了,脸色差,没气色,身体的底子也跟着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扛不住。到了该休息的时候,让身体和脑子歇一歇,神才能慢慢攒回来。神足了,人清醒,做事有劲头,日子过得也有精神头,心里踏实。建议每晚 11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午间可小憩 15-30 分钟,补充精力。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听轻柔音乐、泡脚助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2.三宜
一、两种清热解暑瓜
大暑吃瓜,是顺应时节的通透。
天热得像个蒸笼,人浑身发沉,吃口瓜,清甜汁水顺着喉咙流下去,暑气能跟着散一半。
其中,冬瓜和丝瓜尤其不错。
1、冬瓜
《本草再新》记载:“冬瓜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
冬瓜富含高水分和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冬瓜带着凉润气,不烈,不燥,刚好能润一润被暑气烤干的身子。夏季常吃冬瓜,可缓解暑热引起的口渴、尿黄,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也有益处。
2、丝瓜
丝瓜性凉味甘,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和维生素C,能够有效滋润皮肤并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大暑的热再盛,肚里有口瓜的清甜,心里就不那么躁,日子过得也顺气。食用丝瓜,可凉拌或清炒,既能开胃,又能缓解夏季常见的咽喉肿痛、便秘等问题。
二、一味祛湿健脾茶
赤小豆薏米茶是大暑祛湿的良方。
赤小豆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而薏米则能利水消肿、健脾止泻。将两者炒制后煮茶饮用,能减轻寒性,更适合夏季长期饮用。这款茶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有效改善因湿邪导致的困倦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是夏季的理想饮品。
三、两道滋阴润燥汤
暑气烤得人浑身发燥,汗珠子落得勤,身体里的津液跟着往外跑,嘴里干、心里躁,连带着胃口也蔫了。
这时候一碗汤下肚,从舌尖到心里都透着爽。
1、冬瓜莲子百合汤
冬瓜自带清润之气,大暑天吃着不燥,还能帮着身体排走多余的湿热;莲子性子平和,能稳住心神,夏天心火旺、睡不踏实的人,喝着尤其舒服;百合带点甘凉,润得很,刚好对付暑气烤出来的口干舌燥。做法也简单:冬瓜去皮后切成块状,莲子去芯以避免苦味,鲜百合则掰成瓣状并清洗干净。一起扔进砂锅,加清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上半小时,出锅前少放点点盐调味。冬瓜莲子百合汤喝起来清清爽爽,没负担,一碗下去,喉咙润了,心里的躁劲儿也能压下去几分。
2、银耳雪梨山药汤
雪梨带点凉甜,咬着脆,炖软了更润,对付口干、嗓子干痒特别对症;山药是温性的,补脾胃又不燥,刚好中和梨的凉,哪怕脾胃弱的人也能喝。炖的时候不用太复杂: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雪梨去皮后切成块状,山药去皮切成滚刀块,再加入几颗去核的红枣以调味。
一起放进锅里加足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 小时,直到银耳出胶、山药绵软,喝的时候可以少淋点蜂蜜(凉一点再加,免得破坏营养)。
3.秘诀
一、按揉曲池穴
穴位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肱骨外上髁与尺泽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手法:以拇指轻柔按揉3分钟,直至感受到适度的酸胀感。
按摩功效:曲池穴作为大肠经的合穴,按揉该穴位具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功效,缓解大暑时节常见的头痛、咽喉肿痛等热症。
二、推揉丰隆穴
穴位位置:外踝尖上方8寸,位于胫骨前肌外侧边缘。
按摩手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以由轻至重的力度推揉2-3分钟。
按摩功效: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坚持按揉可改善体内湿气重引起的痰多、身体沉重等症状,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三、点按关元穴
穴位位置:下腹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中下方3寸处。
按摩手法:用手掌根部按揉 3 分钟,以腹部有温热感为佳。
按摩功效:关元穴是培元固本的重要穴位,大暑按揉可补充阳气、调理气血,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夏季常见的疲劳乏力。
古语云:"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炽烈的阳光恰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
把握这最后的盛夏时光,遵循自然之道调养身心,既要防暑降温,又要兼顾祛湿健脾,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上一篇:天气闷热 正好自讨苦吃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