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浅析审计服务国家安全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15来源:湖北省审计厅作者:佚名点击: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审计机关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深入探索审计监督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战略路径与时代价值,构建具有审计特色的国家安全保障机制,为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强力支撑。

一、把稳审计服务国家安全的“方向盘”

一是当好治理“安全卫士”。必须坚持“党管安全”原则,将维护政治安全贯穿审计全过程,确保重大政策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要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可通过建立重大事项党委会前置审议机制,将审计项目立项、重大问题定性与国家安全战略精准对接,切实把握审计服务国家安全的大方向,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

二是当好管控“免疫屏障”。国家安全涵盖经济、生态、数据、资源等多重维度。审计工作需突破传统财务监督边界,构建覆盖财政金融、民生保障、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大安全审计”格局。通过深化审计监督与金融监管、生态环保督察的协同联动,建立风险线索双向移交和整改闭环机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国家安全领域风险防控的标准化指南,以系统思维筑牢风险防控的立体化屏障。

三是当好治理“转化枢纽”。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中,审计既要当好经济安全的“预警雷达”,也要成为风险防控的“免疫屏障”,助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速度、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例如,通过构建“政策目标-资源配置-安全效能”三维审计评价体系,量化评估安全投入与治理产出的适配性,通过安全绩效审计驱动政策迭代升级,以治理效能转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找准审计服务国家安全的“着力点”

一是聚焦经济安全,筑牢风险防控底线。要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坚持把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常态化开展“经济体检”,基于政府投资项目领域,紧盯国有资产金使用质效,聚焦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领域审计监督,严查违规举债、招投标乱象及资金沉淀等问题,揭示经济风险隐患,为经济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二是护航生态安全,践行绿色发展使命。立足“美丽江夏”战略定位,围绕长江大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部署,关注生态修复、节能减排项目落实及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揭示环保政策执行偏差、资源浪费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倒逼责任主体落实污染防治责任,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三是维护社会安全,夯实民生保障根基。聚焦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更新等民生项目,重点关注补偿资金发放、安置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严查挤占挪用民生资金、工程质量隐患、协议签订不规范等问题,力求惠民政策公平落地,以审计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范群体性风险,为保障民生福祉筑牢安全底线。

三、当好审计服务国家安全的“铁将军”

一是锻造忠诚审计铁军。要高度重视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培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确保审计干部深刻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强化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提升审计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忠诚度,打造一支忠诚于党、献身审计事业的审计铁军为国家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培育数字审计尖兵。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提升审计干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赋能。要积极探索AI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推动审计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提高审计效率和精准度。构建数字审计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科技应用能力。

三是搭建跨界融合平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度融入研究型审计重点内容,加强审计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建立跨部门审计项目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复杂审计任务。推动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搭建交流平台,以研究型审计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