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角下国企无形资产的管理漏洞与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05-23来源:湖北省审计厅作者:佚名点击:18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将代表文化软实力的商标权与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纳入企业核心战略,推动无形资产确权、评估和资本化。依托地域性品牌特色和特色文化开发是运营文化和旅游板块国有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式,做好商标权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登记、注册及管理工作就相当重要。审计部门在国企审计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国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通过揭示管理漏洞,助力国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与合规经营。
一、国企无形资产管理现状的漏洞分析
一是部分国企存在无形资产登记缺失,注册不及时,权属不清。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起来,对本企业所拥有的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要摸清家底做好梳理工作,及时登记注册,防止被恶意抢先注册。同时明确资产登记的权属关系,这里举例说明一下,若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人确权为集团本级,则在下属公司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向外部公司授权运营商标权或专利权时,应先向集团公司申请并取得合法授权,防止因商标授权程序不规范而导致法律风险。结合审计经验,还发现国企存在因为无形资产是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开发的,甚至未纳入会计账面核算管理,导致国有无形资产沦为账外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二是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与核算失真。部分国企虽然意识到了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偏离市场价值(如专利技术需随市场情况更新重新估值)。如商标权的评估标准可采用成本法、收益法或市场法,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评估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存在利润操纵风险。部分国企注册商标是为了保护性注册,若采用成本法对过去形成的现有资产进行评估,且资产当期未产生收益,则一项商标权的评估价值可能会低至几十元人民币。
三是跟风开发数字IP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随着虚拟数字IP开发大热,部分国企为响应“元宇宙”“数字文旅”政策仓促立项,忽视用户需求与市场验证,便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虚拟数字文化IP,缺乏长期规划。过度依赖外包运营公司,自有团队仅负责初期开发,后续缺乏内容迭代与用户运营能力。缺乏资金投入,预算集中于技术开发,未预留持续运营费用。价值转化路径缺失,仅通过一两条短视频引流,未设计会员订阅、衍生品销售、跨界联名等多元收益模式,对重大资产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四是针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内控与监督机制缺位。部分国企因行政化管理思维,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对外运营资产的审批流程走过场、未将无形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外部审计可能存在对无形资产关注不足,内部审计又因独立性受限,最终导致国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监管流于形式,无形资产未能发挥效益。
二、国企无形资产管理机制优化建议
一是制定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商标权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登记台账,明确无形资产的登记、确权、使用、处置全流程规范,将管理责任细化至部门及岗位。保管好权属证明文件,做好权属期限到期后的商标续展注册工作,防止被恶意抢注。同时企业内部明确对外授权无形资产的审核审批流程,防止出现跨级审批或违规授权情形出现。
二是做好商标权与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引进具有知识产权、财务、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制定评估标准。引入“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综合评估模型,联合第三方机构定期复核资产价值,建立无形资产动态化价值评估体系。财务部门要明确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分界标准,避免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做好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可帮助国企将无形资产价值转化为资本,用于融资或增资,缓解财务压力。同时还可以提升财务报表质量,吸引社会资本关注。
三是以市场化思维规划数字IP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做好前期可行性评估机制,构建数字IP“开发-运营-衍生”全周期管理体系。对已开发的无形资产运营,可采用分阶段拨款,将运营阶段资金与用户增长指标挂钩,避免盲目投入。采用“IP+场景”深度运营模式,将虚拟IP植入地区文旅特色AR介绍、文创商品等。联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开发+内容推广+衍生品厂商)共享数字IP使用权,按收益分成。将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纳入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挂钩,提高国企管理层对无形资产开发使用效率的重视。
四是完善审计与监管机制,提升内控与专业化管理水平。外审内审形成合力,加强对无形资产权属、价值评估和使用效率的监督,推动国企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和全流程管理台账。推动建立“申请-审批-使用-收益”闭环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将专利转化率、商标授权收益纳入审计评价指标,倒逼业务部门盘活资产。还可以采取成立无形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形式,统筹权属登记、合规审查与风险预警,直接向董事会汇报,提升无形资产管理在集团中的重要性。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上一篇:浅析审计服务国家安全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