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审计视角下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常见问题与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08-05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审计局作者:钱鹏点击:8

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意义重大。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此项保险政策落地,但审计发现,该保险在政策执行、资金管理、理赔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政策效果和残疾人权益,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推动惠残政策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一、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中的常见问题

(一)政策执行不到位,覆盖范围有限。审计发现,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参保率较低,因信息不对称或宣传不足,部分符合政策的残疾人未被纳入保障范围。深入调查发现,一是宣传方式单一。残联主要依靠街镇社区(村)网格群宣传政策,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部分成员文化程度较低、获取信息渠道有限,难以通过单一宣传方式及时知晓政策。这种单一宣传方式难以确保政策有效触达。二是宣传力度不足。部分残疾人及其家庭对保险政策不了解,导致主动参保意愿低。三是数据共享不畅,影响精准施策。残联、民政、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对接不完善,未实现实时共享,残疾人数据库更新滞后(如户籍注销、殡葬记录未同步至参保系统),导致部分残疾人未被精准识别和纳入保障、已死亡残疾人仍参加残疾人意外险、重复投保等情况发生。  

(二)保险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滥用风险。一是财政补贴资金未专款专用。审计发现,部分残疾人保险专项资金被挪用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或长期滞留账户未有效使用。二是保费定价不合理。部分保险机构定价过高,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或保障水平不足。三是理赔审核不严。存在虚假理赔、重复赔付等问题,造成资金流失。四是保费结算滞后。部分保险公司未及时结算保费,影响保险持续运行。  

(三)投保后续服务与理赔跟踪不到位。一是服务跟踪与理赔落实不到位。残联对投保后续工作重视不足,未能及时跟进残疾人意外情况,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未及时申领保险金。参保残疾人发生意外后,未能得到及时的理赔协助,影响了保险政策的保障效果。二是理赔流程繁琐,赔付效率低。证明材料过多,残疾人因行动不便,难以提供完整的医疗证明、事故鉴定等材料,导致理赔受阻。三是审核周期长。部分保险公司理赔流程复杂,审核时间过长,影响残疾人及时获得赔付。  

(四)合同履约监管存在漏洞。审计发现,残疾人意外伤害险等政府购买服务存在合同履约监管不力的情况,可能导致保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保障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保险金额、赔付标准差异较大,不利于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公平性与一致性。二是政策落实滞后。部分地方政府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保险无法按期生效。

二、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问题的优化建议

(一)增强宣传工作实效性,提升政策知晓率。把握残疾人自身特点,拓展宣传渠道,构建多元化宣传体系。除网格群宣传外,可通过开展座谈会、入户宣讲、电话回访等形式,深入残疾人家庭和社区,面对面讲解政策内容、理赔流程等关键信息,确保惠残政策家喻户晓、应知尽知。还可利用短视频平台、残疾人专属服务热线等新兴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属对保险政策的知晓率。

(二)精准助残,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对辖区内残疾人意外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发生意外的残疾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全程引导其进行理赔,协助准备相关材料,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提高理赔效率和成功率。加强部门协同,集成民政、卫健、公安等多部门数据,构建多跨协同模式,实现无感定损、一键直赔,优化理赔体验。

(三)强化合同履约监管与标准统一。加强对保险公司等服务提供商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严格把控服务质量和履约情况,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推动各地统一赔付标准和执行细则,减少地区间差异,确保残疾人在不同地区都能享受到公平、一致的保险保障服务。

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是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关乎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审计工作通过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能有效推动政策落实和服务优化。未来,需各方协同发力,切实解决保险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为残疾人撑起坚实的“幸福伞”,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保障。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