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慈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5-08-14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审计局作者:张丽娅点击:6慈善资金作为汇聚社会爱心、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承载着公众对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殷切期望。然而,当前慈善资金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梳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规范管理、发挥资金积极作用。
一、目前慈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统筹使用不足。当前,慈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未能充分统筹规划的现象。根据相关规定,慈善组织年度慈善支出应达到上年度总收入的70%,但实际执行中,许多慈善组织支出占比远低于这一标准,大量资金闲置,未能及时有效地投入到慈善项目中。此外,慈善资金使用缺乏系统性规划,没有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慈善事业长期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安排,常常被动地成为民政局其他项目的资金填补,偏离了慈善资金专款专用、服务社会公益的初衷,不仅降低了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削弱了慈善事业对社会问题的针对性解决能力。
(二)资金使用不够透明。部分慈善组织在资金收支信息披露上过于笼统,仅公布大致的财务收支情况,未详细分类列出各项捐款收入对应的具体来源、每笔支出的详细用途、结余资金的构成以及下一步资金使用的具体计划。这使得公众对其内部运作情况了解有限,难以清晰了解慈善资金的流向,无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三)监管机制不完善。一是慈善总会资金拨付审核流于形式。在捐赠资金拨付环节,对受助单位资金申请审核把关不严,既未要求受助单位提交资金使用方案,也未对资金用途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实质性审查,仅凭简单的资金申请便予以拨付,导致资金使用方向缺乏有效把控,存在较大管理漏洞。二是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履行缺位。当地民政部门作为慈善总会的主管单位,未能充分发挥监管主体责任,对慈善捐赠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严重不足。一方面,对资金使用绩效缺乏系统性评估,无法准确掌握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另一方面,未将资金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截留等违规问题作为监管重点,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使用中的潜在风险,致使专款专用原则难以有效落实。
(四)组织机构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慈善总会队伍建设不完善,部分慈善总会相关业务工作由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负责各项业务工作、财务工作等。专职工作者、志愿工作者的人员规模小,影响慈善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和自律化建设,阻碍慈善工作的开展。同时,内部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操作性强的资金管理流程和规范,难以确保慈善捐赠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对加强慈善捐赠资金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优化资金统筹,提升慈善资金使用效能。建立慈善资金统筹规划机制,民政部门联合相关专业机构,结合社会慈善需求调研和慈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慈善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明确各慈善组织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领域,确保慈善资金精准投入到社会最需要的项目中。规范慈善资金使用边界,明确慈善资金专款专用原则,严禁将慈善资金随意挪作他用填补其他项目资金缺口。建立慈善资金使用追踪问责机制,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保障慈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的初心和使命。
(二)强化公开,增强慈善资金使用透明度。建立健全慈善资金收支公开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笔捐赠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公示。公示内容应详细全面,具体包括各项捐款收入的明细、相对应的支出明细、结余资金的构成以及下一步资金使用计划,使公众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慈善资金的来龙去脉,让慈善资金完全处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通过信息公开,不仅可以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还能促进慈善组织更加规范地使用资金。
(三)加强监管,确保慈善捐赠资金安全。慈善组织内部要完善治理结构,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定期召开理事会,规范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民政部门作为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引导和监督的主体作用,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监督标准和流程,加强对慈善组织日常运营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四)注重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独立运行能力。一是加强慈善组织自身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行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专业水平。二是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操作性强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募集、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规范,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三是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对慈善项目的立项、实施、评估等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加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通过规范运作、信息公开、优质服务等方式,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