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浅谈审计“三公”经费需关注的要点

发布时间:2025-08-21来源:吉林省审计厅作者:郑    野点击:7

“三公”经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核心指标,对其开展审计是规范政府支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管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审计发现仍存在隐蔽列支、数据失真等问题,需重点把握以下审计要点。

一、穿透数据表象,深挖预算执行真实性

按照“预算-决算-实际支出”的全链条比对思路查找问题。一是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核实车辆购置等大额支出是否纳入财政一体化系统管理;二是通过核对决算报表与支出明细账,发现超预算、无预算支出问题;三是警惕虚假数据的风险,重点检查差旅费、培训费等其他科目是否存在转移列支公务接待费、车辆运维费等行为。

二、聚焦三类支出,强化关键环节审查

审计因公出国(境)情况,应建立动态台账,重点核查团组审批文件与护照记录,严查超次数、超时限、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等问题,比对行程安排与报销凭证是否存在违规绕道、变相旅游现象。

审计公车管理方面情况,应坚持“编制-采购-使用-处置”全过程监督。通过车辆编制证与固定资产卡片比对,核查超编超配;核查派车单与加油卡消费记录的时间、地点匹配性,防范私车公养;跟踪处置收入是否全额上缴国库。

审计公务接待情况,要严格执行“四单合一”制度(公函、审批单、菜单、发票),重点审查无公函接待、超标准接待、虚构接待事由等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接待频次与消费金额的合理性。

三、完善制度约束,推动长效治理

审计应关注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推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抽查会计凭证与原始单据的勾稽关系,倒查审批流程漏洞;建立“三公”经费支出负面清单,将超标乘坐头等舱、违规报销景区门票等28类行为纳入智能预警系统,促进审计监督从合规性检查向绩效管理深化。

规范“三公”经费管理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审计机关应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穿透式审计方法,既揪住“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显性问题,更要揭示制度执行中的隐性漏洞,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行政经费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