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基层国有资产管理风险漏洞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25-09-01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审计局作者:张玉洁点击:12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和化解资产流失风险,提高资产使用质量和效益,对保障国家财产安全、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审计中发现,基层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存在风险漏洞,需要进一步改善管理。

一、存在问题

(一)资产使用部门存在问题

1.运营管护不到位。由于管护不当、年久失修等原因,资产长期闲置无法发挥效益,未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资产使用部门未及时清点资产、变更产权,存在资产所有权仍在已撤销单位名下的问题,面临流失的风险,影响国有资产完整安全。

2.处置流程不妥当。针对国有资产安全管理、保值增值事项,资产使用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责任划分不明,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未经集体决策,未履行评估、竞价、审批、备案等程序缺失问题。对于资产出租、报废等处置行为的合同要件管理,也存在部分漏洞,如出租合同签订期限过长,未依据市场变动增加租金浮动条款;合同签订后归口管理流程缺失,业务科室与财务科室之间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导致未及时收取处置收入等问题出现,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损失。

3.制度执行不严格。部门单位对国有资产及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不了解、执行不严格,资产处置后财务处理环节不正确,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资产购置、处置后未及时账务处理导致账实不符,存在资产流失、损失风险。国有资产出租等处置行为产生的非税收入在过渡户滞留,未及时、直接上缴国库,影响非税收入数据真实性。

(二)国资监管部门存在问题

1.国资部门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对辖区内资产底数、现存状态等未能准确把握,或组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后对第三方机构提出的问题未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使得资产清查工作未取得应有效果。

2.公物仓运行管理不到位。公物仓是盘活整合闲置低效资产、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举措。公物仓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闲置资产未及时入仓、预算单位新增资产配置与仓内资产存量未挂钩或未优先调剂解决等情况,造成重复配置、闲置浪费等问题出现。

二、相关建议

(一)强化监督管理。国资部门定期开展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对辖区内国有资产底数、存续状态进行更新维护,针对资产清查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要求。将资产使用管理、处置管理和收入管理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强化资产出租、出借、划转、报废等处置过程的审核把关。

(二)加大调剂力度。对公物仓资产进行统一编码管理,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平台,各预算单位实现实时查询仓内资产信息,提交调剂申请,提升资产调配效率。梳理低效、闲置的车辆、土地、房屋等资产形成待盘活清单,逐项制定针对性盘活方案,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健全制度体系。国资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按照国有资产、非税收入等相关管理政策规定并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资产管理的决策、审批等流程,加强合同要件的内容审核把关及归口管理,明确资产管护和收入处置等各环节职责认定,确保分工明确、沟通顺畅,在制度层面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四)压实主体责任。财政、国资等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和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资产使用部门主要负责人、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水平。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问题的责任追究,提高相关人员的规范意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