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高悬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明镜高悬

乡镇敬老院食堂的 “账面猫腻”

发布时间:2025-09-23来源: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审计局作者:谢中江 李业坤点击:9

初秋的清晨,县审计局会议室里飘着淡淡的墨香,桌上摊开的全县敬老院专项审计实施方案,在晨光里泛着纸页特有的质感。作为审计组的一员,我指尖划过 食堂运营经费这一栏时,组长的声音恰好响起:“敬老院的饭桌上连着老人的冷暖,咱们得把每一笔账都算细,不能让国家的钱打了水漂。”

此次专项审计覆盖全县 12 个镇的敬老院,我们这组要负责所有镇的核查工作。出发前,我仔细梳理了被审计单位的基础资料,当翻到某镇敬老院的食堂经费报表时,一组数据让我心里打了个问号:这个镇敬老院登记入住老人 68 人,近半年每月食堂支出稳定在 4.2 万元左右,人均月伙食费近 620 元。而根据县民政局规定,敬老院老人伙食费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 450 元,加上老人自缴的 100 元,人均月支出应控制在 550 元以内,某镇的支出明显超出常规。

带着疑问,我们驱车来到镇敬老院。推开食堂大门时,午饭刚过,空气中还残留着红烧肉的香气,几位老人正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捧着搪瓷碗吃着水果。大爷,今天午饭吃的啥呀?我蹲下身,笑着和一位白发老人搭话。今天有红烧肉、清炒西兰花,还有番茄蛋汤,每周三、五都有肉,伙食挺好哩!老人边说边把碗里的苹果递过来让我看,脸上满是满足。老人的回答虽打消了 克扣伙食的顾虑,可经费超支的疑问却没解开 —— 即便伙食不错,人均月支出也不该超出标准这么多。

在敬老院财务室,会计某递来的账本整齐得有些 “刻意”。我和同事分工协作,一边核对凭证,一边统计食材采购记录。翻开 9 月份的采购清单,“猪肉 200 斤,单价 35 元,合计 7000 元”鸡蛋 500 斤,单价 6 元,合计 3000 元的条目格外醒目。按照 68 位老人的用量,猪肉每月 150 斤左右便足够,500 斤鸡蛋更是能用上两个月。当我们提出要查看食材入库单、出库记录和库存时,会计却支支吾吾:“最近采购量大,入库单还没来得及整理,出库记录都是厨师口头报的,库存嘛…食材周转快,没仔细盘过。”

这种 说辞显然站不住脚。我们当即决定前往食堂后厨实地核查。走进储藏室,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大米、面粉和各类干货,冷藏柜里的猪肉、鸡蛋分类存放,标签上的日期都是近一周内的。这猪肉和鸡蛋是啥时候买的?现存多少呀?我问正在整理货架的厨师。猪肉是上周三买的,大概 140 斤,现在还剩 60 来斤;鸡蛋是上周五买的,300 斤,剩了差不多一半。厨师爽快地回答,还主动打开冷藏柜让我们清点。一番核对下来,现存食材数量与近两周的出库用量基本匹配,可与账本上 9 月份 200 斤猪肉、500 斤鸡蛋的采购量相比,仍差了不少。

张会计,9 月份账本上记了 200 斤猪肉、500 斤鸡蛋的采购量,但厨师说实际只买了 140 斤猪肉、300 斤鸡蛋,剩下的采购量去哪了?我把清点记录放在张会计面前。他的额头开始冒汗,双手反复搓着衣角:可能…可能是我记账时多写了,我再查查底联。可当我们让他出示采购发票和供应商联系方式时,他却以 “发票还在供应商那没拿回来”供应商最近在外地为由推脱。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调取了敬老院近一年的银行流水,发现每月都有一笔 食材采购款转入同一个私人账户,账户户主是张会计的远房侄子。同时,我们走访了镇上的农贸市场和几家食材供应商,了解到 9 月份猪肉实际市场价约为 28 元 / 斤,鸡蛋 5 元 / 斤,而账本上的采购单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更意外的是,镇上几家常给敬老院供货的供应商都说,9 月份给某镇敬老院送的猪肉最多 150 斤、鸡蛋 300 斤,根本没有账本上记载的那么多。

证据摆在面前,张会计终于松了口。原来,他从去年年初开始,就和侄子串通,通过虚增食材采购数量、提高采购单价的方式虚报冒领食堂经费。比如每月实际采购猪肉 140 - 150 斤,账本上却记 200 斤;实际单价 28 元 / 斤,账本上按 35 元 / 斤核算,仅猪肉一项,每月就能多套取 1400 - 1750 元。鸡蛋、蔬菜等食材也用同样的方式操作,近一年来,累计虚报冒领经费达 3.8 万元。这些钱一部分被他用来补贴家用,一部分给了侄子,而敬老院的伙食之所以没受影响,是因为他只在 账面上动手脚,实际采购量能保证老人正常用餐。

我知道错了,想着只要不亏着老人,多报点经费也没啥,可现在才明白,不管啥理由,占国家的便宜就是不行,我对不起国家的信任。张会计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懊悔。

事情查清后,我们第一时间将审计情况向县审计局和民政局汇报。县民政局迅速成立整改小组,督促某镇敬老院追回虚报冒领的 3.8 万元经费,并对会计某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同时在全县敬老院开展财务专项整改,完善食材采购、入库、出库全流程记录制度,要求每月公示食堂经费收支情况和采购清单,接受老人和社会监督。

离开某镇敬老院那天,我又见到了之前聊天的那位白发老人。他拉着我的手说:现在食堂不仅菜好吃,买了啥、花了多少钱,都贴在墙上让我们看,你们真是细心!阳光洒在老人的脸上,那抹笑容格外真切。我忽然明白,审计工作不只是对着枯燥的账本和数据,更是在守护民生资金的每一分去向,哪怕没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也绝不能让 虚报冒领的漏洞存在 —— 这便是我们审计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