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审计局“五注重”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襄阳市审计局作者:郑双银、崔俊杰点击:362为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湖北省襄阳市审计局积极适应新形势、践行新理念、采取新措施,坚持“五注重”全方位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党的建设,突出政治引领。该局找准机关党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切入点、着力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审计实际出发,践行“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法,探索推行党建工作“五个到支部”(即“班子成员任职到支部,夯实党的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支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责任传导到支部,压实支部组织管理”“权力下放到支部,发挥支部组织作用”“检查督办到支部,提升支部工作成果”),面对面、实打实、心交心推进工作,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实现了党建与审计业务双促进双提升。
二是注重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能。坚持科技强审,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探索建立了“1223”工作法,即明确以扩大审计覆盖面为目标,加强审计数据分析中心和审计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加大数据采集力度和数据集中力度,促进审计能力、审计效率、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该局已有15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建立起存储容量可达30T的数据中心,建成了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医院、民政等多个行业数据库,积极组建跨行业综合数据分析团队和部署运用住房公积金联网审计系统、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系统(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险种),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进行关联综合分析,实现审计覆盖面与审计成效的同步提升。
三是注重量化考核管理,促进整体推进。运用目标量化考核“指挥棒”推动全局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审计工作整体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科学制订量化考核办法,全面对标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将提升审计成果层次、案件线索移交等重要目标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科室和阶段目标,引导审计干部增强质效意识;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业务工作全部清单化,一一分解到个人,人人明责、人人诺责、人人践责,营造出“目标明确、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每月召开局长办公(扩大)会,研究量化考核工作,加强分析研判,并成立督查督办专班,坚持以督查倒追落实,实行实行一月一督办、一点评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底结硬账,常态化开展“归零”行动,全面实行问题倒逼、问题销号管理;将量化考核与公务员年度考评、公务员职级晋升、外出学习培训、评优评先挂钩,有力推动工作目标高起点、工作责任高要求、审计成果高质量的目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审计工作实际,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配套审计规范操作指南体系,从审计业务流程、审计文书规范、审计项目档案规范、优秀审计项目标准、网上审理规范等方面,以图表化、模型化、参考型方式整理成册;进一步完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20项,从审计方案编审、案件线索移送、项目审核、复核、审理、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审计执法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最大限度缩减审计自由裁量空间,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与此同时,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廉政、人事、信息化等管理制度45项,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扎紧制度笼子,推动审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是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内生动力。紧紧围绕“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目标,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十八大以来,通过公开招考、遴选等方式引进计算机、财会、工程等审计急需专业人才20余名,为审计事业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利用干部大讲堂、“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培养理想信念,引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建立导师帮带制度和轮岗式的交流制度,积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干部培训,加强能力培养,安排年轻干部参与重点审计项目工作,在干中学、在学中练,选任年轻干部担任项目主审,培养业务骨干,做强人才后备底座。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注重树好选人用人的“风向标”,突出有为有位,不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