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工作研究】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使用的审计思考

发布时间:2025-10-31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审计局作者:候娜娜点击:13

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发放与管理工作不仅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其身体功能恢复与代偿的关键手段,更是保障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础。通过提供科学适配的辅助器具,能够显著增强残疾人的行动能力与自理能力,有效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是维护残疾人权益、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残助残政策的持续推进,残疾人受益范围持续扩大,辅助器具发放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进一步加强辅助器具管理,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已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使用现状

(一)申请程序不规范。县残联在辅助器具适配申请环节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根据《山东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办法(试行)》(鲁残联发〔2023〕15号),辅具申请应填写统一制式的适配申请审核表。然而,辅具申请缺乏对应的申请表格及材料,在申请程序上存在明显疏漏,档案管理不完善。

(二)库存管理存在漏洞。县残联未建立规范的辅助器具库存管理制度,收发记录不完整,库存状态不清,因管理缺位,部分辅助器具造成流失损失。此外,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部分辅具闲置,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采购与发放机制不健全。当前从需求调研、采购至发放的全流程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监管。一是需求收集机制不科学,过度依赖乡镇报送,实地调研不足;二是发放过程监管缺失,虽要求乡镇提交领取签字表备案,但对发放时效性和实际使用效果缺乏跟踪,发放率和使用率低;三是签领管理松懈。辅具签领发放记录缺失,现存记录中存在未签字领取、一人代领多件及工作人员代签等问题,县残联未履行监督与核查职责。

(四)发放后跟踪机制缺失。乡镇辅具发放后,县残联未对使用情况开展后续监督检查,导致部分辅具未实际发放或发放后未真正使用,严重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二、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使用风险

(一)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满足服务需求。当前残疾人基数较大,服务需求多元且分散。县残联工作人员共12名,除领导、办公室及财务等岗位外,专职负责残疾人辅助器具推广与适配工作的仅1至2人。乡镇层面虽各配备一名残联干事,其中部分人员自身为残疾人,精力和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支撑辅助器具适配等相关工作的推进。

(二)管理机制欠缺规范,影响器具使用效益。县级残联在辅助器具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受制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尚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目前辅助器具工作重心仍停留在采购与发放阶段,未能实现有效的需求评估、适配跟踪与使用指导,导致辅助器具的实际使用效益未充分发挥。

三、规范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使用的审计建议

(一)完善辅助器具管理台账。县残联应建立健全辅助器具管理台账,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公开专项资金使用及捐赠物品发放情况,确保资金与物资使用公开、透明、合规。

(二)规范辅助器具采购管理。采购过程中应从需求源头加强管理,结合实际编制采购明细表,增强采购计划的灵活性,合理预判采购期内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与供应企业沟通调整。同时,应统筹考虑实际库存,避免脱离实际需求导致库存积压。

(三)强化辅助器具全过程监管。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县级及乡镇残联须细化各环节管理标准,覆盖前期调研、采购发放及后续跟踪回访全流程。对适配性要求较高的辅助器具,应重视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并将其明确纳入合同条款,实现从采购到使用环节的有效监管。

(四)加强制度建设与绩效跟踪。建议建立健全辅助器具管理制度,明确从需求征集、采购验收、配发适配到跟踪回访的全流程管理要求。同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将辅助器具使用率、用户满意度及实施效果纳入管理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评估与审计,确保财政资金投入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