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作者:纪 东点击:11有一种文化,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在岁月长河中沉淀出琥珀般的光泽;有一种精神,如春风化雨,自血脉深处汩汩流淌,润泽着代代人的心田——这便是家风。它不必镌刻于碑石,不必宣读于庭训,却在日常的褶皱里悄然生长,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淌。我的家,不过是万千灯火中普通的一盏,却因这无形的家风,闪烁着温暖而独特的光芒。
勤,是父母奋斗的底色。每年除夕阖家团圆时,父母总会跟我们姐弟几个讲述1994年除夕夜奔赴广州的“惊心动魄”时刻,父亲常常会模仿他当年如何快速将棉絮卷成筒状塞进麻袋,把铁锅扣在箩筐里,连同碗筷、盐罐和半袋面粉一并打包背在背上,母亲则左手拉着姐姐,右手扶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跑出了村庄的情形……南下的火车吐着白雾,将我们一家带向陌生的广州。白天,父亲在建筑工地扛水泥,母亲则在老乡家开的面馆里帮忙洗菜、洗碗;夜晚,他们借着路灯自学揉面,把失败的面团捏成小动物哄姐姐入睡。每每讲到第一次调好面粉与酵母的比例,水晶饺子、大肉包子顺利出笼时,父亲的喉结总会不自觉地上下滚动,眼神变得迷蒙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他们推着吱呀作响的小推车,在厂区门口支起早点摊。凌晨三点揉面,五点生火,七点已把热气腾腾的包子递到刚下夜班的工人手中。十几年间,推车换成三轮,三轮变成店面,最多时请了11个帮工。“现在吃的苦是很苦,可咽下去后就不是苦了。”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
善,是父母处事的底色。我的父母各有兄弟姐妹七个,我们这个五十余口的大家族,像一株枝繁叶茂的老树。细叔盖房缺钱时跟远在广州的父亲联系寻求帮助,父亲二话不说汇款3万元资助,却推迟了店面装修;三表姐是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但姑姑、姑爷觉得女孩子应该早点工作赚钱,母亲知道此事后特意赶回劝说并给了表姐第一年学费……如今每逢家族聚会,总有人握着父母的手落泪。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些借出的钱从未要求归还,但善意早已在岁月里结出果实——现如今我表姐已是某国企高管,春节第一个来我家走动的也都是她。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帮己”:当我们为他人点亮一盏灯时,自己的路也永远不会黑暗。
孝,是父母为人的底色。“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2007年春节刚过完,父母接到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奶奶突然中风无人照顾……父母思考了很久后,决定由母亲回来照顾奶奶。奶奶中风卧病的两年,是家风最生动的注脚。母亲变着花样做流食,将山药蒸得绵软如云,把鱼肉剔成透明的丝,每天用温水给奶奶擦身,动作轻柔得像在拂去花瓣上的露珠。我们姐弟几个则常常坐在床边给奶奶剪指甲……现在回想起来,忽然懂得,孝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爱的循环——当我们为长辈掖好被角时,当我的孩子主动与其他人分享玩具时,当我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体面时,那棵家风的树,早已在血脉里生根发芽。
家风,是传承的,是一首无言的歌,不需要华丽的歌词,不需要动人的旋律,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